400-850-9987

为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深老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使用。

2022年6月7日,我校科学组杨玉婷老师为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录制教师培训示范课——《雨和雪》。

该课将为河北、湖南、山西、广西、河南等省市提供新教材培训课堂示范。

1655348814567629.png

杨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乌云密布要下雨”的现象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提出了“雨是什么?”“雨从哪里来?”“雨的形成和什么有关?”等一系列问题。

1655348841183504.png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一定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推想。

杨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她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条件入手,通过思维发散,想出多种实验要素,

并对各个实验要素,进行组合,形成若干个模型点,

让学生对每个模型点进行想象,构建若干个抽象的实验模型,从中选择1-2个最具特色的用简图呈现出来。 

这一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发散、组合、想象等科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一要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感官参与活动;二要有重点的进行记忆;三要反复记忆。1655348863206192.png

教学中杨老师采用视频出示实验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眼、耳、脑等感官参与记忆;

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回答实验的方法要点,让记忆再现。该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并记住实验方法,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1655348914186809.png


实验开始啦!同学之间小组合作,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该实验只是一个模拟实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1655348994446751.png

杨老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要素与自然界相关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通过想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雨的成因,并根据雨的成因推想出雪的成因。

运用知识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一环,杨老师利用人工降雨的实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人工降雨”的必备条件,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人工降雨的常见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雨的成因的理解。至此,课堂教学应该画个圆满的句号了。

1655349243215127.png

但杨老师却提出了,如何进行“人工消雨”的问题。好的课堂就是这样,永远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此次示范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广大的一线科学老师起到教学引领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宝睿未来小学科学教学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走在前行的路上,为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教育而上下求索,永不止步!